智能座舱:未来用户体验关键决策因素
笔者:华一小汽车科枝
来源地:lyjsj.com.cn
发布信息时段:2022-05-26 18:15
查看:次
随着特斯拉在量产车上应用
智能座舱的成功案例,掀起了智能座舱研发大潮,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发力越来越明显,虽然智能座舱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期待。
但目前智能座舱产品的技术实现效果还无法 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许多主机厂在概念车中展示的功能还只是畅想,在用户真 实的使用场景中无法达到完美的体验效果,智能座舱的技术实现和产品体验还有 一定差距,技术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1. 智能交互技术所需的数据获取难度大
如今,车企存在着明显的孤岛效应,这种数据互联互通能力的缺失对智能座舱智 能座舱产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车内人机交互体系没有形成理想模式
智能座舱不同于其他交互场景,需要形成一套驾驶空间内最合适的交互系统。随着科技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应用,用户对汽车座舱功能多样性的期望越来越 高,驾驶时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选择了使用数字触屏 替代传统的机械按钮。但是数字触屏也随着功能的进一步丰富而暴露了出来,界面照搬手机应用的模式,目前大部分 车机的界面层级都很多,功能切换需要操作比较繁琐的步骤,而这都需要依赖于 视觉,长时间的操作影响驾驶安全。车机需要让功能切换变得容易操作,可以迅 速完成。因此部分主机厂选择了「去 APP 化」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使用频 率高的功能以组件的形式放置在三分排列3,以此来减少层级。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用户在开车时会用到许多种功能,将所有功能都放置在三分排列3是 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这种做法使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用户操作时视觉停留时间不 会有显着变化。
许多车企为解 决用户驾驶分神选择对语音交互给予了厚望,然而语音交互没有视觉上的功能提示,比如当驾驶者输入的语音含有代词等模煳性词语时,仅依靠语音交互就会产生语 义歧义,导致不能准确理解驾驶者行为和用意,而要准确描述目标可能需要大量 的语句才能实现,耗费驾驶者较多的时间和经历,从而使交互体验大打折扣,所以目前语音交互还是使用于命令数量较少的简单场景效果最佳。
3. 智能座舱中的功能大多为“伪需求”
基于场景进行功能设计 目前很多车企所说的智能座舱,本质上其实是移植了智能手机各项功能的车机系 统,更多的是大量伪需求的混杂。功能堆砌和拼盘化是当前智能座舱的特点,大多智能座舱都具备丰富的功能模块,但是目前很多的功能设计在实际的使用场景 中用户完全用不到。
总结:
在座舱搭配的大屏、多屏等基础硬件设施差别越来越小的当前,新兴技术等差异 化功能的应用变得更为重要,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产品竞争力。智能座舱的技术趋势就是趋向于兼顾驾驶体验和乘坐体验,通过不断发展新兴技 术来不断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个性化等各种层次的需求。
如今许多车企将汽车智能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向座舱智能化转移,主要原因是依据 当前技术发展情况,相较于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实现起来难度更低,产品更加符合用户当前的需求,更容易吸引用户的兴趣。未来用户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在于人机交互的多维性、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丰富性、移动座舱的智能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座舱技术将对一辆车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将来购车和 乘车体验的关键决策因素。
文章转载请保留原文网址://lyjsj.com.cn/news/yjyb/1511.html